本书通过梳理理论知识和探讨研究案例,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绘本欣赏,开拓绘本创作思路,指导创作启蒙及实践,从画面形式的角度认识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书从绘本的结构出发,分析主题与画面结构、造型、色彩运用以及画面与文字等之间的关系。从绘本语言的故事性表现、文学语言分析、主 题文化以及绘本信息传达等方面挖掘绘本的深刻内涵,在提出见解的同时引起读者的共同思考与探讨交流。
本书适用于绘本创作教学以及绘本爱好者使用。大众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绘本有较全面的了解。
伏倩倩,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自2006年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从教至今。现从事插画、绘本的研究创作。曾多次参加插画设计比赛并获奖。曾参与多本初中教材的插图创作。发表多篇相关插画、绘本研究内容的学术论文。完成关于绘本相关研究的校级课题一项。
目录
第一章绘本的概念及结构00
第一节绘本的概念00
一、 何谓绘本00
二、 绘本的重要性00
第二节绘本的结构00
一、 形式结构00
二、 形态构成00
第三节绘本的构成0
一、 画面结构0
二、 视角0
三、 图形构成0
四、 色彩构成0
五、 语言构成0
六、 质感构成0
第二章绘本的主题及类别0
第一节绘本的主题0
一、 主题创意来源0
二、 主题的“单纯”特质0
三、 绘本体验的启发0
第二节绘本的类别0
一、 启蒙类绘本0
二、 情感类绘本0
三、 益智类绘本0
四、 认知类绘本0
五、 想象类绘本0
六、 科普类绘本0
七、 成人类绘本0
第三章绘本与想象力的开发0
第一节绘本与想象力0
一、 绘本中的想象力概念0
二、 儿童的想象力0
第二节绘本对想象力的启发作用0
一、 弥补想象力0
二、 激发想象力0
三、 声音演绎的力量0
第三节绘本作品中的想象力0
一、 现实中的幻想0
二、 作品中的怪兽0
第四章绘本文化
第一节绘本与文化
一、 文化的重要性
二、 绘本中的文化
第二节绘本中的民族文化
一、 英国
二、 美国
三、 日本
四、 法国
五、 中国
第五章绘本的创作指导
第一节创作思考
一、 把握创作主旨
二、 主题构思
三、 思考表达风格
四、 主角与角色设计
第二节绘本作品分析
一、 作品一《约定》(作者: 王鑫)
二、 作品二《莱卡的鬃毛》(作者: 胡艺凡)
三、 作品三《查理的新家》(作者: 于梦雨)
参考文献
第一节绘本的概念
一、 何谓绘本
“绘”即画的意思,绘本也就是有图画的书,因此早期绘本就被称为图画书。关于绘本的定义众说纷纭。从形式上看,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构成的,但又不同于既有图画又有文字的普通图书,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有着特殊的关系和完整的结合。很多学者阐述了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比如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等。在主题表现中,绘本更多依靠视觉图像来吸引读者,很多绘本中图画的重要性甚至远超文字,比如无字书,完全由图画来进行讲述。在绘本故事中,有限的篇幅必须由连贯的视觉画面将内容串联起来并形成完整的主题。
在绘本中,图画不仅具有艺术性,**有功能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艺术欣赏的心灵愉悦; 除此之外,图画还具有“讲述”的功能,绘本通过连贯的一组画面来讲故事。绘本中的图画不但简单地讲述文字、描绘情节,而且可以传达主题思想、演绎故事、推进情感,表达出文字所无法直观叙述出的情绪、气氛和信息。每一部绘本讲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大有小,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读者从中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也与创造这个世界的作者产生共鸣,得到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不同类型的绘本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画面结构,并有着叙事性和非叙事性的特征。如叙事性的绘本,就像漫画和连环画的故事讲述一样,是在一定的时间进程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并且能够描绘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但绘本也并非如漫画和连环画那样冗长,绘本以简短、紧凑的结构将主题的中心贯穿起来,因此有着更为单纯和直接的特征。非叙事性的绘本又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表现,并可以将各种创意融入其中。
绘本发源于欧洲,英文中称为Picturebook(即图画书)。从历史上看,真正意义上的绘本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欧美。此时,印刷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书籍的发展。英国的绘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伦道夫·凯迪克(1846—1886)、凯特·格林纳威(1846—1901)、毕翠克丝·波特(1866—1943)、海伦·班达曼(1863—1946)等创作的图画书都成为历史中的经典。英国是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图画书的创作有着严格的审视。凯迪克和格林纳威两位绘
图11《彼得兔的故事》毕翠克丝·波特(英国)
图12《100万只猫》婉达·盖格(美国)
图13《西游漫记》张光宇
本先驱的名字被后世命名为如今享誉世界的两个绘本大奖的名称——美国的凯迪克奖和英国的格林纳威奖。凯迪克创作了16本书,被后人称为“现代绘本之父”。1902年,波特女士创作了至今仍为经典的《彼得兔的故事》(图11)绘本。1928年,美国画家婉达·盖格创作了绘本《100万只猫》(图12)。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绘本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接下来五六十年代,日韩绘本也开始兴起。如今日本已成为绘本大国。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引发了绘本阅读的热潮。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绘本阅读狂潮。
中国清末民初,就有了大量插图书和杂志出现,这时的插图已经具有现代绘本的雏形。比如张光宇的《西游漫记》(图13)、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以及丰子恺的系列漫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了一批革命题材的优秀连环画。到了七八十年代,画报期刊得到一定发展,也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但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绘本。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成人绘本在中国内地开始**。此时,中国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的系列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由此引发了绘本阅读热潮。自此,中国很多出版机构开始大量引进国外的优秀绘本,新品种激增。然而版权费依然昂贵,此时中国的原创绘本正处于萌芽阶段。而国内相关专业人员也越发重视原创绘本的推广与创作。国内很多知名阅读推广人士也在近几年时间内对中国绘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绘本的重要性
(一) 对儿童的深刻影响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沟通能力,促进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可以建立对社会的初步认知;可以起到对情绪的疏导作用; 可以指引人格发展的正确方向; 可以增加感情的培养以及表达方式; 可以学习语句的运用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拓展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可以增强审美的感知力。
我们知道,周围环境时刻都在影响儿童的活动与成长。儿童在认知活动、游戏活动以及与人的交往活动中获得语言的交流与学习。儿童绘本是儿童读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图文并茂的特征在儿童早期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认识文字、学习语言,并在图画中了解语言的内容与含义、感受语言的美妙。家庭环境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儿童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进行认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绘本的亲子阅读则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亲子纽带联结得更加紧密。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引导可让儿童得到不同体验,这些体验是通过父母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儿童不仅能在重复的故事讲述中得到语言表述的能力培养,同时,还会带给儿童最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延伸与重拾想象
很多儿童绘本不仅适合孩子,成人也可以阅读。阅读儿童绘本的成人,有的是儿童的家长、有的是童心未泯。作为家长的读者群,担任的角色就是协助孩子选择绘本读物,并引导孩子进入绘本阅读。亲子阅读成为儿童成长陪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寓教育于阅读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走入社会之后,很多人的想象力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被消磨殆尽。想象力往往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推动力。从这样一个观点来看,让消失的想象力重新回归,阅读绘本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通过绘本阅读,人们从中找寻到自己内心曾经拥有的一些思想、理想和梦想,重新审视对于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或许,将会有不一样的处世态度和更积极的人生动力。
儿童喜欢看童话故事,里面有很多纯真美好的事情; 而成人内心,依然保留着童话世界的美妙,只不过在现实的世界,成人在生计的忙碌奔波中,将那些渴望和曾经需求的东西屏蔽和封存了。一些轻松解压、心灵鸡汤绘本,会给成人带来特殊的治愈效果。
(三) 绘本的特殊意义
从绘本的创作角度来看,绘本作者像导演一样承担着全局性的工作。导演在工作中需要研究剧本,把握主题意念、时空结构、音美造型样式等,组织选择各种角色、服装道具以及大量各种庞杂细致的统筹工作。除此之外,优秀的影视剧作体现了优秀导演的素质和修养,作品风格也反映了导演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而作为绘本作者,也需要如此全面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创作出完整的优秀绘本。绘本需要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用怎样的风格、怎样的格调、怎样的表达形式来完成,就需要作者首先研究主题、确定画面风格、确定主题背景、创造角色造型、强化角色特征等,然后确定绘本的主线、串联情节、推敲草稿方案,综合各种要素之后统一整体风格并将各要素与主题完美结合。
很多人都喜欢吃蛋糕,因为蛋糕很诱人,它有着漂亮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各式的口味和别样的风格。单看蛋糕绚丽的外表就能让人垂涎三尺了,品质优良的蛋糕,咬上一口,那美味、香浓,足以回味无穷。那么,优秀的绘本不仅有着**蛋糕一样的特质,细细品起来更有着独具特色的个中滋味。有的是外表华丽的视觉盛宴; 有的秀色可餐,色香味俱全; 有的虽外表朴素,品起来却意犹未尽。因此,只有缜密的统筹规划、高尚的艺术品鉴、完美的制作水准等综合起来才能塑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绘本作品。恰到好处的开本大小、精致的装帧设计、精益求精的画面等每一个细节都传达出关于品质的信息,高质量的图文创作,虽然风格不同,但水准高度一致,它们对读者尤其是儿童在认知、观察、想象、情感以及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上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结合可以反映绘本的高品格。具有生命力的绘本可以长久流传。一方面,作者通过绘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通过绘本传达给读者。在不同的绘本中,作者展现出来的是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从这个方面看,绘本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艺术作品。读者通过绘本阅读欣赏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从而得到艺术熏陶。另一方面,绘本中能够反映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读者通过阅读也会得到更多画面之外的思考与想象,甚至衍生更多的个人感受。可以说,绘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过程。
有些绘本意义深刻,不仅是孩子的专属,也引发了成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绘本《不是我的错》(莱夫·克里斯坦森/瑞典)中,从每个孩子为自己辩解和开脱的语言中让我们得知一个男孩的被打事件,构思巧妙并具讽刺意味。孩子之间的冲突看似正常,或许是别人的错,或许是男孩的错,到底是谁的错又如何说得清楚?这是一个生活在我们集体中的男孩,和这件事有关系或没关系或只是围观这件事的所有孩子,和你真的没关系吗?当我们看到最后,关于战争的令人震惊的图片反映了同样一个问题,这件事和我们没关系吗?战争是成人之间的事,我们又能比孩子之间的争端高尚多少?看似有着**利益、民族大义的理由,伤害的是谁呢?我们在同一个地球上同呼吸,共命运。这个绘本引发的思考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成人应该引起反思的。
关于绘本
在两千年前的英国凯尔特人史前部落里,一位名叫德鲁伊的宗教人士最早使用了水晶球进行占卜。水晶球是透明的,它的冰清玉洁、耀眼美丽,带给人奇异神秘的遐想。在童话故事中,它是巫师预示未来的神秘道具,是解除患难的有效方法,也是人人想据为己有的宝物,是魔力的化身。
可以说,绘本具有像童话里水晶球一样的魔力。绘本中的故事可以是华丽的、令人向往的世界,也可以是无忧无虑的、让你实现愿望的另一空间。透过绘本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过去,可以预示自己的未来,在迷茫的十字路口也可以指点你做出选择。你可以从中收获感动,也可以从中学会成长。绘本的艺术形式有着与其他媒介不同的魅力。简单地说,从认知类和科普类的绘本中,可以了解社会,可以认识世界,可以知道某种植物的生长特性,也可以知道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从民间故事类的绘本中,可以获得快乐,并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及其历史和现实的意义。一言以蔽之,绘本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同的魅力及作用。
本书讲述的多数是跟孩子有关的绘本,但绘本早已不仅仅属于孩子,它开始触及成人的心灵。成人世界有时候更需要绘本……
我没有见过很多人,我想见识更多与我不同的人; 我没有去过很多的地方,我渴望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 我更没有读遍每一本绘本,我梦想把所有的绘本都搬回家……这些都是奢望,也许只是幻想,但是我知道这是我的梦想,或许这些奢望、这些梦想能够在绘本中实现。
我所知道的绘本——
它是一本书。
它是一本带有图画的书、一本带有图画也有文字的书、一本带有图文又饱含诗情画意的书。
它可以是一本故事书、一本色彩书、一本艺术书、一本科学书、一本笑话书、一本哲学书、一本生理书、一本心理书、一本实验书、一本数学书、一本生活书、一本励志书……
它也可以是一本教你成长的书、一本告诉你人生意义的书、一本能让你感动的书、一本能让你感到温暖的书、一本让你跌倒了再爬起来的书、一本让你陷入思考的书、一本让你打开想象力的书、一本让你了解不同文化的书、一本让你想去周游世界的书……
总之,它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每个人都有很特别的一面,每本书都大不一样。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绘本市场的火热,有关绘本的讨论话题也逐渐增多。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对绘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人们对绘本关注度的提高给国内绘本创作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优秀的绘本带给儿童很多快乐和鼓励,也给成人带来了些许感动与思考。绘本饱含情感与智慧,对儿童情商与智商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和成人阅读绘本,能从不同视角获得各自的感受,能收获不同的意义。如今巨大的绘本市场需求也让很多原创绘本作者看到了绘本发展的契机。
国内绘本创作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国产原创绘本的品种相对国内市场对绘本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而绝大多数的**绘本都是由国外引进的。国外优秀绘本无论是绘画、文字设计还是整体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封底、扉页等甚至每一页之间的衔接,都细节缜密、构思精巧、画面精细,形式与内容所诠释的主题也都体现出创作的完整性。很多作品也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在绘画与故事整体的把握上都体现出作者既会画画,又会讲故事,甚至可以作诗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是很多国内创作者所欠缺的。绘本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因而绘本作者不仅要具备绘画能力、艺术设计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这就是说,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综合能力的绘本创作人才,一些专业艺术院校及相关高等学校应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并加以实施。目前,国内除了少数艺术院校开设绘本专业外,多数院校仅将绘本作为相关专业的一门课程,或将绘本创作作为插画设计课程中的课题,大部分相关艺术院校甚至没有设置该课程。鉴于目前国内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绘本创作的重要性,绘本创作急需被设置为艺术设计中的一个独立专业方向,建设提供绘本创作发展的平台,架构与此相关的课程体系,这样绘本在理论与实践中便有了独立的创作空间和可供交流与探讨的思想领地。绘本创作人才少、国内绘本供应量欠缺的局面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目前在国内,不但开设绘本专业的艺术院校及绘本创作的人才少,而且与绘本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多,绘本作品评价机制相对欠缺。本书旨在通过在绘本理论及创作等方面的探讨,对创作者起到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也希望引起相关专业人士对绘本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绘本创作人才培养的关注和思考。本书讲述的内容很多是作者在同儿童一起成长、一起读绘本的过程中有感而发,从一名热爱绘本的读者角度去讲述,从一名教师的视角来探讨。希望本书能够引起更多的教育者、绘本创作者关注儿童的成长,深刻认识绘本创作对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某些观点难免有所偏颇,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11月